查看: 1553|回复: 0

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让这个村幸福指数如此高?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491

积分

LV1

积分
491
发表于 2016-11-21 14: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密祉镇石麟村委会瓦铺村,是一个只有47户164人的小山村,烤烟和经济林果、养殖业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群众普遍不富裕,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搞家园建设方面却富有极大的热情,每家每户投工投劳,自觉投身建设。用村民的话说就是:他们已经受够了路不通、走不出去的苦,肩挑背扛的日子早就过怕了,能有机会修路,花再大的代价大家都愿意。






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2015年实施的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过程中,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工时900多个,折资12万多元参与建设,原本的项目资金只能修建村内主干道,由于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工时费折资后又用来购买材料,现在项目能延伸到各家各户的进户岔道及各条巷道。瓦铺村群众这样积极投工投劳主动进行家乡建设的精神,感动了各级前来参观考察的领导,镇政府在充分总结村内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瓦铺精神”在全镇推开,如今镇内大部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村组都向瓦铺村学习,动员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家乡建设,让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在镇内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该项目于今年3月份全面完工,如今走进瓦铺村,村内石块路干净整洁,每条小巷道、进户岔道都铺上了石块,村内坡陡弯急的地方还用水泥浇筑了护栏,村民出出进进方便、安全了许多。“如今就算是天阴下雨出去走家串门也安全、方便多了,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不用穿雨鞋就能去串玩。”路好走了,一些村民还买了面包车,这样的情况对几年前的瓦铺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说起村内的这些变化,村民对党委政府总是赞不绝口,提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罗国华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瓦铺村本来资源就少,只能靠山吃山,村民普遍不富裕,田里产出来的东西拿不出去、卖不到钱,也富裕不了,让群众投资进行建设很不现实,既然镇上把这么好的项目安排下来,我们就把它做好做实,这样群众也能受益。”罗国华告诉小编。






像这样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建设的事情在瓦铺村可不是第一次。据瓦铺村群众介绍,一直以来该村都有这样的习惯,每年冬季海塘沟路清淤除险,村民们都积极参与。镇上安排项目新修了一条从村委会主路进村的土路,由于道路新修,每到雨季部分路段就会塌方,每到这时村民不等不靠,自发地去清淤加固疏通,方便出行。每次搞这样的群众活动时,牺牲最大的就是村党支部书记罗国华,有想法不愿出工的村民,罗书记就亲自到家里做工作,需要出钱的地方,自己先垫付,劳动时自己带头干。做出这样大的牺牲,他无怨无悔。“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更是共产党最基层的干部,只有我自己带头了,村内党员才会跟上来、村内群众才能跟上来。只有我自己带头了,村里该搞、想搞的事情才搞得了。”






因为村内的设施好起来了,村民和睦团结,该镇2016年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又选在了瓦铺村,这是对村里各项工作做得好的一个肯定,镇上相关工作人员去召开动员会时,村民积极参与,充分行使自己的权益,把村内最有号召力,最能代表村民风貌的5户家庭选出来做先进平安家庭。在组建四支女子服务队时,大家积极发言,符合条件的踊跃参与,真正体现了作为一村村民的主人翁精神。





只有基础设施搞好了,出行条件改善了,村民的日子才有富起来的希望,如今的瓦铺村人,对明天的幸福日子充满了希望,农产品能及时拿得出去、卖得了好价钱,外出务工的拿了钱回来盖起了小洋楼。相信创造了“瓦铺精神”的瓦铺村人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文/图  乐正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