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 ]; [& m+ ~" P6 `% L8 J3 s
弥渡县2017年善行义举榜活动已完成乡镇、部门推荐工作,经县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综合评议,择优推荐县级总榜拟表彰人选20人。现将拟表彰人选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8 g' O9 N+ S' b助人为乐(4人)! ]9 M% r4 E$ h

& P' W2 _8 D) Z1.身在异乡心系家乡。张柱,42岁,寅街镇勤劳村委会河口村人。他在景谷打拼,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对家乡建设积极踊跃,捐资出力。自2011年至今先后出资84000元、争取外来资金50000元用于家乡道路建设。看到村中身患尿毒症的张某经济困难时,第一时间捐助2000元,同时发动身边朋友紧急筹集4500元,解张某的燃眉之急。村内4户人家发生火灾,他得知后立刻托人送去每户1000元的慰问金。: I7 h. j4 z/ K

: S/ ?# Y7 Y E0 E# M G2.致富不忘乡亲,点滴奉献真情。李龙国,34岁,苴力镇五台村委会柳树箐村村民,中共党员。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2013年柳树箐村进行村内道路硬化,他捐资2000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2016年雨季,阳柳路出现滑坡、路面冲毁,无法通行,他自掏腰包找人找挖机维修阳柳路,清理土方50方,五天时间将所有坑坑洼洼的路面填平,2017年4月,因承包整村推进项目,他便借用了李子树村的活动室给工人们休息用,看到活动室屋顶已破旧,又捐资3000元进行修复。6 R% R$ `7 {/ T6 [
8 J+ G8 f, z% Y A
3.带领村民致富的“牛老板”。罗信,47岁,红岩镇东海村委会张官营八组组长,中共党员。吃苦耐劳,敢拼敢闯,创办成立了“弥渡县信达奶牛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不忘乡亲,对入社奶农不设门槛,无偿提供牛舍、青贮池、挤奶机械、社员宿舍、水电等设施,并以高于同期市场价每公斤0.3元的价格实行统一收购,使入社奶农每条奶牛一年就可增收2700多元。他还到欧洲考察,抓住市场商机,创办了州内乃至省内首家巴氏灭菌鲜奶生产企业,扩大经营效益,带领奶农共同致富,同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光彩事业等,累计捐款达6万余元。( O2 l3 a; @9 n6 j- c$ }7 \' W* L

! Y9 S+ W5 a3 G+ ~! f# D% r4.爱心永驻,情暖家乡。杨会红,48岁,新街镇永祥村委会杨官村一组,云南辉宏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她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从小体会了生活的艰难和不易,在她历经艰辛创业成功后,她没有忘记乡亲父老,而是积极帮助别人。先后为新街中学、新街敬老院、永祥完小等捐款捐物,其中2017年为永祥完小捐献爱心书包50个,给予贫困学生、孤儿扶持资金1万余元,捐助马尾村用于修桥资金2万元,捐助杨官村修寺资金2万元。除此之外,她还在自己公司的展厅为弥渡的土特产免费提供展位,力所能及为家乡贡献力量。+ K$ s/ e) K5 ?& i f* e% u
见义勇为(2人)' W2 ~& Q! m G* S. k5 r6 ^
) i E6 q- t4 R P9 q. k
5.勇救落水儿童的“女汉子”。刘寸云,52岁,红岩镇章岗村委会大海埂村村民。2014年4月17日中午,刘寸云正在回家吃饭的路上,忽然,海塘边传来了呼救声,三个孩子掉进了章岗大海!她忘记了饥饿和疲惫,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她一边跑一边叫喊着看有没有人帮忙,捡起岸边的一大根木棍就跳进了水里去拉人。她一边向孩子靠近一边安扶着她们的情绪,费了好大的力气,拼命去拉三个小孩,好几次都被海水推了回来,一次次的努力,终于将落水的三个孩子一一托出水面,体力也消耗殆尽。最终,她施救的两个女孩毕某婷和毕某艳有惊无险,并无大碍,然而其中的一名男孩毕某鹏因为落在深水区,又因为恐惧在水里挣扎很久,拉上岸时已窒息。救出人后她急忙打了电话,并等在原地哄着另外两个孩子,等着人们来帮忙,也就在这时她才恍然记起,自己是不会游泳的……
7 g# @& V3 s0 |! |1 ^
( b w0 S! U; u) |0 L2 J6.不计安危为救人。吴秀田,42岁,新街镇罗荡村委会祁家营村村民。2015年10月21日中午11:30分,新街镇罗荡村委会祁家营村胥某胜、胥某映父子两人因在自家沼气池清除池子杂物引起甲烷气体中毒不省人事,此时正在家中吃午饭的吴秀田闻讯后,立刻丢下手中的饭碗,冲到胥某胜家中,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开始抢救池底中毒人员,在抢救中毒人员过程中,自己也吸入大量有害气体导致昏迷,幸好被赶来的村民拉住才没掉下沼气池,短暂昏迷后醒来的吴秀田第一句话就喊:“快救人!”然后又与赶来救援人员一起进行抢救,把胥某胜、胥某映父子两拉了上来,这时大家才发现吴秀田在忙于施救的过程中因眼角擦伤已经满脸是血……不幸的是父子俩还是没能活下来。 y: }1 E Y8 {$ ] F+ ~
诚实守信(2人)
5 s2 O8 z: P3 k& o
* b( Q k1 t e7 T7.恪守职业道德,信守爱民承诺。甘志,46岁,弥渡县人民法院苴力法庭庭长,中共党员。参加工作23年,16年坚守在基层法庭一线,无怨无悔,坚持便民利民举措,办理了2000余件民事、刑事、执行案件,未因处理不当引发新的矛盾纠纷或被当事人投诉。2007年10月至今,一直在苴力法庭工作,面对辖区面积广、案件多、办案艰苦的局面,经常到案发地特别是到偏远山村巡回办案,减轻当事人诉累,为当地群众普法,化解矛盾纠纷,10年中办结各类案件1500余件,调解率均在60%以上,用实际行动信守了“亲民 、爱民、护民”的承诺,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法院表彰。
/ O# a4 E* i, \; _ 7 C3 D) {% l4 n4 Z! w! U2 ?: b1 `7 p7 V
8.朴实光可鉴,诚信亮人生。李明,50岁,苴力镇白云村委会白云小村村民。他从事香橼种植经营4个年头,热情大方,经营有序,童叟无欺,服务周到,平时不论再忙也不管什么天气,只要顾客打来电话采买,他都会毫不耽搁的把香橼送到顾客手中。2015年,有位顾客到他家的种植园里采买香橼,不慎将钱包、手机遗落,李明发现后立即骑上摩托车去追他们,一直追到苴力祥临加油站,把顾客遗失的东西完整地归还给了顾客。他还不忘支持村集体公益事业,在村庄道路建设和小村箐水库建设时,需占用他家近一亩的地,村里来家做动员工作时,他只爽快的说了两个字:“可以!”
" n& `' Q6 T( l Q7 Z n敬业奉献(6人)! }( n# M8 W$ K7 o$ }/ q5 U

7 }8 x$ r4 W; L" _ j' w9.身残志坚,关爱残弱。秦邦贵,51岁,弥渡县残联主任科员,中共党员。5岁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右大腿高位截肢,靠着一条腿“跳”着上完了小学、中学和中专,历经坎坷,通过自学和函授取得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调任县残联工作后,注重实际,不顾摔跤和跌倒,拄着拐杖深入全县80多个村(社区)调查研究,为残疾群众办事服务。兢兢业业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引进爱心企业到弥招聘残疾人就业,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帮助26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帮助1080多名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先后为75位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帮助他们挽回经济损失40多万元。先后获过云南省“自强模范”、大理州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弥渡县“十佳公仆”等荣誉。
5 {+ `% E/ Q& l3 t8 R% _
3 y9 ?' C' d2 B) u5 P10.立足岗位,服务人民。张学明,50岁,弥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中共党员。多年来,张学明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勤奋努力,业务求精,作风求实,连续多年没有请过一次年休假和事假,多次生病发烧、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带病坚持工作。作为刑侦大队的大队长,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全队民警不懈努力,推动大队的刑事侦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命案连续三年全破、及时打击恶势力犯罪团伙,并取得了破案绝对数逐年上升,逃犯数逐年下降的优异成绩,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 m- s# s6 N/ u; [6 r# E# z

E8 `% C- `7 N11.任劳任怨,教书育人。李谷政,53岁,弥渡县职教中心教师,中共党员。35年来,曾27年担任班主任,11年担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19年在山区民族地区从事教学,始终热爱教育事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在同事的眼里,他时常提前到校,认真工作;在领导眼里,他任劳任怨,服从安排,勇挑重点;在学生眼里,他和蔼可亲,为人正直,认真负责;在家长眼里,他平易近人,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多次获得县级表彰,2012年获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2016年获“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国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 j- }1 M1 P0 O
0 d4 Z( W3 r" f& z: G12.善待每个病人的基层医生。邹开秀,53岁,红岩镇卫生院副院长,中共党员。她扎根基层30载,忠实履行着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病人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不计个人得失,节假日很少休息。一惯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仔细、耐心诊断、治疗每一个病人,尊重病患,换位思考,在与病人充分沟通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取得可喜成绩,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在《大理医药》发表、曾获大理州新技术新项目三等奖。2 ?% c2 l1 [0 i1 a

# o- N A2 Y" S; I13.一心为民的村干部。石文富,45岁, 德苴乡新和村委会大阿助村组长,中共党员。自任职村组长以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在大阿助村实施路基改造时,其中有1公里是经过各农户包产田地,部分农户不支持,抵触情绪大,为此,他多次到农户家中进行走访劝说,组织召开“一事一议”会议、户主会,耐心与村民共同商量修路事宜,最终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按质按量的完成好项目实施,把大阿助村进村路面由3.5米宽扩至5米宽,并铺压10公分厚砂石,进村道路不再泥滑路烂,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R# Z6 Q% I# W

' c) K7 c2 C% I9 n8 T14.扎根基层的敬老模范。李争荣,50岁,密祉镇民政办副主任科员,中共党员。从事基层民政工作27年,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一腔热血倾注于敬业爱老助老事业,被国家老龄委授予第二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深入调查、健全台账,仔细将全镇五保户、特困户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情况都一一登记在册,谁家缺粮生活困难、谁家老人无人赡养、谁家小孩没钱上学等等,他都一清二楚,牢记在心,积极争取扶助救济。关心老人,视如己出,曾经挑锅抬米、走十几里山路救助莲花谷村一户老人,曾经背上背下一位兴隆村老人在医院做白内障手术,曾经下班后用摩托车送前来政府办事的美谷地偏远山村老人回家……经常到镇敬老院帮老人洗衣种菜、铺床叠被,老人们跟他无话不谈,视如亲人。
1 H8 a1 y2 C) B/ k, X! ~孝老爱亲(6人)5 N F7 z: {/ l$ {

* `9 L# Z: a2 |: q15.最美家庭最美的爱。方丽明,45岁,弥渡公路分局养护工。2011年弥渡县光荣之家,2012年弥渡县平安家庭, 2016年弥渡县最美家庭、大理州最美家庭。从事公路养护26年,始终勤勤恳恳,尽心尽责,丈夫无固定职业,儿子在西藏部队,婆婆瘫痪在床,2014年以来,方丽明先后患上两种癌症,又经历了哥哥、母亲两位至亲离世、姐姐车祸等一系列的变故和打击,可一家人并无报怨,始终阳光面对,相互温暖。丈夫只要有空就会出现在养护施工工地贴心地和妻子一同劳动,减轻她的劳动强度。后来,方丽明做单位炊事员工作期间,职工早出晚归,无法顾及孩子,她就会主动承担起照料单位职工子女一日三餐的任务,对家在外地的部分同事,每逢节日方丽明一家会热情邀请同事们到家中过节,其乐融融。2016年春节期间,方丽明到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因放心不下家中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经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夫妻特地向医生请假,坚持每天回到弥渡家中夜间陪护老人,第二天再赶去医院打针,白天,单位很多同事、邻居轮流着到她家帮忙照顾瘫痪的婆婆,喂饭、喂水、喂药、翻身……一样不拉,甚至帮忙擦洗身体,给老人亲人般的照顾。+ C; W+ e0 _8 { y3 N' l6 r
' a. i0 L" u# v4 \0 O
16.不是亲生胜过亲生的甜蜜。罗丕英,60岁,苴力镇白邑村委会阿克地村村民。2017年弥渡县最美家庭。罗丕英幼年生活奔波艰辛,29岁时嫁给了带着两个孩子的丈夫。婚后,罗丕英老人没有亲生孩子,但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她善良明理,她把丈夫与前妻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尽力抚养,胜过亲生母亲,婆婆查出严重的精神病,罗丕英待如亲妈,照顾十多年之久,直至老人安然离去。如今两个女儿已经长大,生活都已经自立。大女儿张某花在县城做个体经营,小女儿张某香在家务农,两个女儿都继承了老人善良的秉性,都想让老两口跟自己住,享享清福。看着两个女儿甜蜜的争执,老两口只好趁着身体硬朗两边跑,冬天城里不好烤火,就回老家跟小女儿住一段时间,夏天又到大女儿家住几天。如今一家人和和美美,甜甜蜜蜜,过着甜蜜的幸福生活。
( j; O6 [" P+ C, O8 X4 Y, r * V, P, y" b% V' T, Q9 a
17.久病床前有孝子。师旺,48岁,弥渡一中英语教师,中共党员。多年来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着多病的父母,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自2008年5月起,父亲先后做过白内障手术、痔疮手术、阑尾手术、胃穿孔手术等,且患有内外风湿、痛风、高血压、肾绞痛等重病,每一次生病住院都不分昼夜守候在旁、悉心照料,后来父亲瘫痪,直至2016年去世时卧床接近2年,身上没起过丁点褥疮,没抱怨过一句。而母亲2016年被确诊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癌症等多种疾病,1年间住院次数就多达22次,他就这样一直带着母亲奔波于县医院、州医院、云大医院之间积极治疗。从父亲病倒至今,师旺十年如一日用如水般柔情孝心践行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久病床前有孝子,师旺为人师表,当之无愧!0 f" i# b1 u& D" R7 ^8 t. ]

+ l k4 }* l% a( S18.无怨无悔照料一家老小。杨仕芹,55岁,苴力镇苴力村委会小村村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上有年过八旬的公婆,公公因患青光眼,双目失明近二十年,婆婆因患风湿,行动不便,更不幸的是丈夫在儿子10岁的时候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散失劳动能力,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从此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但她没有怨天尤人,始终无怨无悔悉心照料着一家老小,一日三餐,都是热汤热水地伺候,家里每次买了肉,她都舍不得多吃,尽量让给公婆、丈夫和孩子。特别是丈夫患病后,不但什么活也干不了,而且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知道,还有个在家待不住的习惯,她得一天几头跑,侍奉老的、照顾小的、看着大的。儿子成家后,与儿媳双双外出打工留下一对4岁大和7月大的孙子女也由她照顾,但她无论再忙再累,都要把一家人的衣服洗干净、定期督促丈夫去理发、照顾老人起居、哺育孙孩成长,真情默默爱护着一家老小。1 |+ r C1 M" C# Z. O

- L+ S# s9 h. A2 J$ y+ f+ K; Y9 B19.苦难生活中的爱心女。毕开秀,48岁,密祉镇永和完小教师,中共党员。由于母亲早逝,而自己是六兄妹中唯一有固定工资的人,所以,父亲的生活基本由她一人照管,生病住院她忙前忙后,毫无怨言,直到父亲2013年不幸去世。在夫家,她照顾失去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公公,几年如一日,寻医访药,每天都回家看望公公,背着或是扶着公公在家门外晒太阳,帮他洗脸、洗脚、剪指甲……一直坚持了6年,公公去世。正当她还没从伤痛中缓过神来,相濡以沫的丈夫又被确诊患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她坚强面对,陪着老公奔波于省上的医院做治疗、开导老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筹措高昂的治疗费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公的生活起居、安抚家中焦急的婆婆……但她的付出终究还是没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此时婆婆又病倒了、女儿刚刚大学毕业暂未安定,她强忍悲痛,温暖亲人,又一次用瘦弱而坚强的臂膀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4 P% u9 c y4 a8 m; Z% i
, s3 n7 p3 E7 v* h20.用真情撑起一片爱的天空。鲁芹香,39岁,德苴乡李丰村委会马扎郎村民。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主动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并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都是亲力亲为。后来,年仅42岁的丈夫患精神病,复发频繁、经常到州二院治疗,她一直陪护丈夫治病、养护,先后经历了近20个疗程,每次治疗后,她都亲自护理。面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丈夫,她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在她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丈夫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她还时常关爱帮助着身边有困难的老人。
( B& e Y+ C# g7 F公示时间从2017年8月15日起至21日止。对被公示人有意见或举报,请向弥渡县文明办实名反映。通讯地址:弥渡县弥城镇太和街41号县文明办,邮编675600,举报电话:0872—8167609。
3 s6 p; f2 M s. c弥渡县善行义举榜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_0 J, p' C k% w3 p$ U7 Q
2017年8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