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8|回复: 0

藏在大山深处的牛街秘境,你不去走走?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491

积分

LV1

积分
491
发表于 2016-12-17 1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街彝族乡地处弥渡县最南端,是“三州四县”交界之地。由于工作的缘故,也可能是一种缘分,近来有好几次到牛街乡采访,与她接触多了,仿佛也就在心里生出了情愫,很惊讶于她那份简单纯朴之美!


听前辈们讲道,原先通往牛街的公路不过是一条土路,有三四辆班车负责客运,单程就得花上半天功夫,险口险段很多,每逢雨季,道路常有损毁,出行非常不便。如今好了,县乡柏油路早已修通,乡村柏油路也差不多要覆盖了,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随之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不论如何,相比较其它乡镇而言,牛街之行总是漫长的,出发前总要有思想准备,大多时候总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折返。所以,每次到牛街采访,节奏也似乎要放慢半拍,只能任浮躁的心在车轮上颠簸。


可能是因为这是一段“急不得”的旅途之故,说也奇怪,每每到了牛街,心总是会安静下来,而每次要离她而返又止不住想多看两眼。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在很多时候都在赶路,很多时候都来不及看看路过的风景和路过的人,反正我很享受旅途过后的那份平静,而牛街恰恰给了我这段足够的距离,让我有“慢慢牛街”之感。


如果非要让这种感受具象一些,那就是看礼社江的江水如绿绸般铺满江底,看一抓芭蕉坠弯了芭蕉树,听大龙树树叶若有若无的声响......牛街的森林植被很好,所以对视角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份抹不开的绿。然而,那绿又是含羞的,从德苴小里一路进去,沿路可见的大多是礼社江裸露的红色河床、被过度垦殖的山地和三三两两高悬在山脊上的小村庄,一直到康郎村,你都难于寻到那震撼的绿色,这种“第一印象”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其实,牛街的“绿”都躲着呢,你越往里走,就会越想再往里走,大山就会把它林木苍翠的一面展现给你,让你不得不生出“上不挨村、下不着店”在大自然中游走之感。


而如果你以为牛街只是美在铺天盖地的森林植被,那你又错了,“多彩牛街”才是她的真容!








绿只是牛街的基调,在四季轮回中,植物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着装,在马缨花、山茶花盛开季节,在山地小麦成熟的季节,在箐田水稻成熟的季节,随着温度和湿度的悄然改变,牛街的风景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历经千万年而如此,有的融进了当地彝家人的调子里,有的融进了打歌场的篝火堆,有的演化成了鸹鸪节的美丽传说......








在天生营李大帅起义遗址的苍天古木下,在蜜滴街上的大缅树下,在花鱼嗑瓜子的古井里,你会莫名其妙地被征服,被英雄的传奇故事和沧桑历史征服,更被牛街那恒古不变的四季轮回所征服。牛街人口的彝族比例很高,当地彝族在平日里已很少穿彝族服饰,遇到外面来的客人,也习惯用汉语交流。


然而,不论他们表面看来发生了多少变化,那热情好客、粗狂委婉、能歌善舞的民族基因仍溢于言表。





我很有幸进家走访过几户农户,也参加过一两次鸹鸪节、打歌活动,一开始自己也会显得有些拘束,当时,农家的热情和打歌场上那火辣的场面,总会让自己不知不觉就与大家融到了一起,一把瓜子一席话,一堆篝火玩一天,有时甚至忘了手中的活计。





好几次采访,一开始还会提前打点腹稿,但是,采访下来才发现,他们的表达是那样自然、真情和纯朴,那些流自他们心底的话语,完全不需要你去雕琢或者画蛇添足。





可能是自己笨拙,至今我也没能学会打歌和对调子,但是却一直十分向往那情那景,总感觉他们歌唱和舞蹈的方式很动情,也很醉人,这也许就是“文化牛街”在我心里的烙印吧!


如果要细数一番,我到牛街转过的地方算不上多,听说的不少有意思的地方我都还没有去过。但是,留有一些遗憾也是好的,也许,还有许多未曾发现的牛街美在等着我呢!



文/向晓英图/李武华  向晓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