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9|回复: 0

弥渡一中一位教师对高三学生家长这样说……

[复制链接]
     

9487

主题

5

回帖

2万

积分

信息管理

积分
27778
发表于 2016-10-21 12: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有考生,尤其是高三考生,这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验。作为父母至少应该在心里对家庭大事做一个规划或是排序。把孩子的高考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和结果。根据我与许多家长的接触和对高三学生的了解,假如您的孩子上高三,我给家长四个方面的建议做参考。


关注过程便是关注结果

    高三,从功利的角度讲,就是为了拼分数。家长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可有些家长只在乎最后的分数和排名,不去追问造成结果的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站在对岸说,“你必须过来这个地方”;而是告诉孩子,去哪里坐船,哪里是过河的桥。根据因果相关理论,成绩好一定是学习过程做得好,反之,失败也一定有失败的原因。家长的关注点更多的应该在原因追查上。成绩进步了,应该去探寻:孩子的学习劲头如何?学习心态怎样?他是用什么方法超越别人的?在某个点上是如何突破的?如果成绩退步了,应该去查找:是方法问题还是心态问题?是对知识掌握不牢靠还是粗心大意?是答题技巧有问题还是思维方式有问题?


    也许有家长会说,这些问题我怎么懂,我只能供给孩子上学需要的钱、物。学习上全靠学校老师了,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家长。但是每个家长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一定要讲给孩子们多少道题,讲清楚给孩子每个知识点。家长比孩子经历得多,人生阅历丰富。而许多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家长可以结合自身经历,以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引导孩子将人生中的其他道理移植到学习上来。比如,我是种菜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怎样防虫,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这个摸索的过程也就是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将这些内容和孩子分享,引导孩子也学会这样思考学习。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只是建议各位家长,在和孩子谈学习时,不要只是空洞地说教。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在教育他时,其实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而故事,各种各样的故事,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糖衣”。莫言不是讲过“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吗?教育孩子故事是最好的载体,相信每个有心人都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掩藏您的负面情绪每一次高三家长会上,我都会这样说:“孩子高三了,父母们能忍则忍。夫妻之间能不吵架就不吵架。能不离婚就不离婚。即使要吵要闹要离,也能不能暂时放一放。或者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家是孩子心灵的港湾,高三学习生活繁忙紧张,家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舒服和温馨。调查显示,62%的孩子说,父母会在自己面前吵架; 62%孩子表示父母曾对自己大发脾气;14%的孩子目前正遭受父母吵架等“家庭气氛不佳”的情绪困扰。父母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不足,更容易导致孩子情绪困扰 。


     高三一整年,家庭就是孩子的“加油站”。孩子回家,更多的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句鼓励,得到理解与肯定。比如,孩子回家对我说。有一道题我不会,去问老师,老师却这样说:“这样的题,你怎么还不会?”“老师真是看不起人,令我很伤心。我有点不想学他教的这一科了。”孩子这样接着说。从孩子的话语中感觉到他已经有了负能量,您会怎样对孩子说呢?    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帮助孩子转化:“老师这样说,恰巧是对你的赏识。因为在老师的心目中,他觉得这样的题对你来说太小儿科了,说明老师对你的期望值很高,恰好说明他非常欣赏你。认为你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却不会做,不应该。而你不会做可能是你有一点没有掌握好,现在及早暴露问题是好事,你需要静下心来,弄懂这一类题。记住,把老师的话往正方向理解,多给自己增加正能量。”我个人给“高中”下了个定义:高中就是你为之一动,一心想考上,刚来时一切觉得新奇,不久后发现整天上课,课程难,考试更难,想放弃100次却又被亲人劝回101次,在分数面前难过得要死,但却又一点点反思,一步步坚持,蓦然回首发现自己还是学到了许多,自己还是挺过来了,才发现原来人生真的需要这样的历练,感觉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的充满喜怒哀乐的三年学习生活。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没有外在激励和自我激励的学生,是很难坚持到高三毕业及取得优异成绩的。

    做孩子的朋友很多家长,盼着孩子周末回去,可对学校里的事问个不停,引起孩子反感,结果亲子沟通不欢而散。裴斯泰罗齐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孩子“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父母无疑会被孩子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


    我提供一则我的学生候俊蓉同学亲情故事。自从上了高中,我与父母少了争执,多了相互理解,我就好像是在一夜之间突然长大了,渐渐理解父母的苦心,不想跟他们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斗嘴。 一个星期的学习又结束了,我收好作业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还是和往常一样,爸爸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妈妈已经为我准备好了我爱吃的水果和零食,接下来等着我的又是一大桌我爱吃的菜。吃完饭后我与父母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爸爸则是最关心我的学习,当然我也都是实话实说,爸爸问:“老师讲的知识听得懂吗,作业会做吗?”我回答说:“数学和物理有些还是听不懂,有些难的题还是不会做。”爸爸听完我说的,对我不是责骂而是鼓励,让我不要灰心,不会的就多问问同学。接着又转入了妈妈与我的交谈,妈妈则是最关心我平时的生活。妈妈问我说:“晚上睡觉冷吗,要不要拿个更厚的毯子去,我最担心的是你的感冒病,好了吗?你要多穿点衣服,不然感冒会加重……”是啊,妈妈就是这么细心,也许妈妈问的有些问题,叫我自己都不会注意到。我也喜欢跟父母说说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就比如说这个星期学校开运动会,我跟他们说,我们班的同学可真是厉害,好几个项目都拿了第一,说着我把手机拿出来,给他们看我们全班人穿班服的照片,妈妈还高兴地说:“你们穿这套班服真好看!”接着我又给他们看了联欢晚会的视频和照片,爸爸也忍不住说了一句:“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我突然间发现,跟我一起看照片的人不是大我二十多岁的父母,而是跟我一样大的玩伴,我跟他们炫耀着运动会,大家有多开心。多希望我跟父母永远都能这样说说笑笑,谈谈心,父母永远不会老去!如果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学会“儿童思维”,尝试让自己进入儿童频道,用儿童思维、儿童言行和孩子相处,亲子关系会和谐许多。多年来,我发现有个共性,成绩好的孩子,他的亲子关系往往是和谐的。那些问题孩子,亲子关系却往往是对立的。孩子上高三,平时学习抓得紧,孩子回家适当放松一下,享受亲情、饱饱口福,暂时忘却学习的烦恼非常有必要。这一刻的放松与享受,是为了下一刻能更好地前进,劳逸结合,一张一弛。

    积极与老师配合学校教育有学校教育的一些要求,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老师向高三家长提出的一些要求,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家长一是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教育孩子。二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情况及和老师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记得,我接触过的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不争气,所以不好意思和老师打交道,如果孩子成绩好的话可以经常找找老师。”听到此,我感到家长的意识出问题了,我这样回答家长:“我看孩子不是以成绩论英雄,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我都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是贫困家庭,还是富裕家庭;是成绩好,还是成绩差。”好多家长不敢主动联系老师就是有某种担忧,家长先入为主,认为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会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那种“陪太子读书”的观念还很深。学校的许多工作需要家长配合与支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短信,比如:我家女儿考试回来可能有点受打击,她不想来上课,我也没有办法了,自老师你说要怎么办?再如:自老师,我家XXX昨天晚上又和我们闹了,她说不参加月考要和你请假,我们说不同意,今天就闹着要我们到学校签离校申请。我们也不知道要怎么办,你帮我们出出主意吧!等等。收到许多家长的短信,我很欣慰,这是家长对我的信任,再忙也要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其实,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不足,哪方面有优势,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一一告诉老师,并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当您的孩子读高三时,父母和孩子确实都不容易。每个家庭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望子成龙之心是统一的。作为老师,我想送给各位家长的一句话:“您的健康快乐,是他们奋斗的源泉!您的关心支持,是他们成功的原动力!”


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祝每个家庭幸福美满。



文/自永军图/向晓英

来源:微弥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