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0|回复: 0

[县市管局]弥渡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0

回帖

1100

积分

LV3

积分
1100
发表于 2017-6-15 12: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3 t+ |0 m7 c6 C% ~
一直以来,我县广大群众都有食用野生蜂蜜、蜂蛹的习惯,每年7月至11月是食用野生蜂蜜、蜂蛹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为防范此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布如下预警公告:  ]0 X) E/ r' R9 ?! }
一、食用普通蜂蜜、蜂蛹一般不会导致食物中毒,但食用了含毒蜂蜜、蜂蛹会导致中毒。蜂蜜中毒大多是因为蜜蜂误采集了有毒植物,或者食用了其它有毒昆虫造成的。野蜂采集的花粉较复杂,往往混有有毒植物花粉,有毒花粉含有的生物碱会造成中毒。家养蜂在有毒植物大量开花季节,亦有可能采集有毒花粉酿蜜,同样可能引起食蜜者中毒。最常见的有毒植物包括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洋地黄、附子、曼陀罗、钩吻和夹竹桃花等。普通的新鲜或活蜂蛹无毒,而胡蜂或黄蜂的蜂蛹却含有神经性毒素,死亡时间较长的蜂蛹可能产生大量的组胺等蛋白质产物或者被细菌污染,蜜蜂幼虫体内粪便也含有毒素,误食这样的蜂蛹就可能引起中毒。还有萤火虫的幼虫在蜂房中借巢孵化的时候也容易被误食引起中毒。' s; L% U2 N. p" Y
二、食用野生蜂蜜在0.5~24小时即可感到发病。相关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心悸、胸闷、蛋白尿,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中毒症状常因蜂蜜所含毒素不同而异,如食入曼陀罗花蜜可有颠茄类中毒样表现,食入洋地黄花蜜有洋地黄中毒表现。食用蜂蛹的中毒潜伏期为2至4小时不等,中毒严重程度与摄食蜂蛹的数目多少有关,其中毒主要表现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乏力、皮肤瘙痒、全身麻木等;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呈癫痛样发作;重度中毒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到就近医院进行诊治。0 Z- h. ~: I4 e1 [% Q# U
三、各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普通居民、村民在夏季7月至11月期间要慎重提供、食用野生蜂蛹。食用野生蜂蜜、蜂蛹时应避免与酒类共同食用。采摘、购买、出售蜂蛹时,要正确识别可食用与不可食用蜂蛹。食用蜂蛹要按正确的食用加工方法,剔除有毒部分并加工至熟才能食用。在加工蜂蛹时,要注意将蛹和幼虫分开,幼虫必须用沸水烫后除去其体内粪便,方可与蛹合并油炸。另外蛹内蛋白质丰富,含有一些肽类胆碱及酶类物质,成分复杂,一次切勿食用太多,过敏性体质者切勿食用蜂蛹。5 C# {' G3 M# R' P8 z2 V$ H3 l, J
四、发生中毒后,应积极采用以下急救措施: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毒素排泄;注意保护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B族维生素、肌苷、能量合剂等,重症者可予糖皮质激素及对症处理等急救处理。
2 X/ x0 S8 @) Z! o0 p% e4 o五、事发单位及个人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求救,并做好相关食物及呕吐物留样工作,医疗机构接诊后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将情况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报告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8 Q; E( I5 e  o$ Y7 ?+ \: l, j六、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媒体和公告等形式,广泛向社会,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宣传正确采集、加工、食用蜂蜜蜂蛹的方法和知识,做到家喻户晓,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7 j8 n' m/ w/ Z4 J
广大群众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5 \  D! N" e! ~# D  B特此公告
$ z- X. d' v4 R: x$ I4 M' A2 G; {弥渡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D0 y; K" S5 U- j4 l
弥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X. G& Z( k6 W7 z/ p2017年6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