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哲村委会隶属寅街镇,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97户,人口1135人。瓦哲村南邻密祉,西邻巍山,北邻朵祜,相信小伙伴们很少有人去过吧。小编上次去恰逢村里打歌队表演,深深被瓦哲村独具彝族风格的打歌所震撼。
中间甩大刀的“带头大哥”负责通过甩刀来指挥打歌节奏
打歌是瓦哲村彝族同胞在隆重场合必不可少的节目,是彝族独有的原始民族民间舞蹈,融宗教、节庆、歌舞、征战为一体,充满着原始的韵味,神秘的色彩。
打歌时舞刀者在场中央,其余参加打歌的男女围成一圈,在芦笙、笛子伴奏中表演。在舞刀中,吸腿跳、踮步跨步跳……时而将刀柄朝地上一磕,把刀身上坠挂的铃铛震得叮当作响。舞刀变化多、节奏稳、舞姿奔放,表现出勇猛、激烈、雄健、剽悍的民族特点。
据传说,彝族打歌起源于古代一次部落战争,彝族部落战败,被敌围困于山,为鼓舞士气迷惑敌人,彝族部落燃起大火列队围火而舞,他们踏出有节奏的脚步声,对方认为彝族部落人马众多不敢进犯而撤退,从此,彝族以踏歌纪念胜利。
芦笙哥在打歌中也必不可少,如果说甩刀者为“带头大哥”的话,芦笙哥可谓“二当家”,再加上笛子哥,那就成了打歌铁三角。
瓦哲村打歌队不仅打歌打得好,唱歌也很拿手的,看下图。
打歌队队长李文华(甩刀的那位带头大哥)自谱词曲,创作《瓦哲颂》,大家正在进行的就是小合唱《瓦哲颂》。
部分歌词欣赏:“古道漫悠悠,候鸟必经地……满山核桃林,遮天又蔽日……”,怎么样?满满家乡自豪感,最关键还是全部原创。
永远激情四射的带头大哥正在指挥合唱现在,随着彝族同胞日子越来越红火,打歌已成了庆典的重要节目和自娱的主要形式,并融入了合唱等其它节目,使得打歌这一传统节目越来越精彩。
文/图 鲁发光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