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2|回复: 0

魂牵梦萦朵祜情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491

积分

LV1

积分
491
发表于 2016-11-11 1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非常纳闷,“羊大”为“美”,古人的造字法究竟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审美观?作为家庭主妇,也许由于对羊肉的情有独钟,常听人们说:“要想长寿,常吃羊肉”,忍不住多了解了一些相关常识。羊的脂肪溶点为47℃,人的正常体温为37℃,就是吃了也不会发胖。羊肉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本草纲目》中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恶冷、五劳七伤”,而且羊肉铁含量高于猪肉,对造血有显著功效,有补虚、健康、延年之功效,符合现代人绿色饮食的标准。偶听闻县文联李毕同志介绍,在他的家乡朵祜有一个特殊的节日:为羊过节,俗称“羊节”。这不禁又给朵祜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朵祜,究竟是一个何等神奇的地方。


       对朵祜的好奇源于彝族,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尤其是毕摩文化。在弥渡这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小县城,我始终认为少数民族已逐渐被汉化,在弥渡我无缘得见能沟通“人与神”的中介——毕摩,在彝族史中,毕摩既是祭司,又担任着“师”的职责,他在毕摩经文里规范了彝族文字、宗教习俗。一个权威的毕摩必须通晓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星占、病理、艺术等方面知识。毕摩文化博大精深,渗透于彝族社会的各个领域。怀着对毕摩的景仰之情,去年我亲临彝人圣殿——巍山土主庙参加彝族祭祖仪式,亲眼目睹祭祀的宏伟场面后我对彝族毕摩文化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每天喝着朵祜山泉,品着朵祜核桃,看着颇具特色的朵祜刺绣,听着三首国的传说,读着《黑七腊白》的英雄史诗,叙着《朵祜小黑龙的传说》,赏着延续千年的朵祜彝族歌会……朵祜,我神往已久。



于是,那一天,我顾不得涟涟雨水,大清早陪同朵祜民族文化采风团的同仁赶往这偏僻古老而神奇之地。



      一路进来,山环水绕,绿树婆娑,而我第一眼看到的却是濛濛细雨中手持羊鞭,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牧羊人,成群的黑山羊,顺路而上,不时啃着路边的草儿、叶儿,全不在意新修的公路上何时多冒出几辆汽车。据说,朵祜一带牧羊者居多。南诏始祖细奴逻曾在此游牧,在朵祜村毕摩口头传诵着英雄史诗《黑七腊白》,黑七腊白即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因天生异相,勃弄酋长故意为难,勒令他牧一千只公羊,一年后交回两千只,只因在朵祜,有天然优势,广阔的牧地任羊儿自在繁殖。流传广泛的《黑七腊白赶山》的故事是说细奴逻在牧羊期间得到一身穿白袍、头戴红冠的美髯公指点,赶走马鞍山,在此造城称王。可惜赶山未成,只好把皇城改建到巍山坝子。彝山拓荒者李树,12岁放下赶羊鞭,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他是朵祜村的第一个地下党员,据知情人士讲述,当年入党他还采用彝人原始而庄严的歃血为盟的仪式。“只要有我李树,就有你们”,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似乎还响彻耳畔。是啊,在这个世代牧羊的家庭,是知识改变了李树的一生。“接骨神医”李桐自小就帮人放羊,彝家山寨缺医少药的现实使他一边牧羊,一边留心山中物产,尤其草药。最终登上世界舞台的民间歌手李彩凤,大半辈子生活在朵祜,她和同龄的农村妇女一样生儿育女,种田砍柴,养猪放羊,一同走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但面对生活的磨难,她会对着大山高唱:“吉祥的云雀,没有飞不到的地方;太阳的光芒,没有照不到的地方……”羊儿吃草,她唱歌,她的歌声“在所有的河流和山川回响”,甚至北京大学的上空。而今的她已有很多头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一个走出去的朵祜人都有一段放羊的故事。



        朵祜彝族和羊紧密相连,逢年过节,生活中待客、婚丧喜庆都需要羊。朵祜村几乎家家养羊,羊群成了彝人生活富足的标志。那“羊节”该何等隆重。看着我充满好奇的目光,朵祜村主任李强不无遗憾地告诉我,“羊节”一般在农历正月举行,明年来吧,今天特地准备的是朵祜风味的带皮羊汤锅。



       下午前往龙神祠、玉皇阁、黑龙潭等景区。八月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但雨中登山倍觉空气湿润,成片的绿带来了视觉的清凉和宁静。林内古木参天,奇花遍地,生长着金银花、鸡血藤、叶上花、珠子参等药类植物,亦有松茸、羊肝菌等名贵菌类。伫立黑龙潭前,看水自龙嘴缓缓溢出,四周苔痕相映,塘水愈清冽明澈。此间漫山遍野苍郁葱茏,不正享受着小黑龙的庇佑吗?若干年前,李清的不畏艰险、赤诚无私、质朴宽厚福泽后代无数朵祜人。






      返回村公所的途中,恰遇一村民拾菌归来,交谈间忍不住又问起明年“羊节”之事。该村妇告诉我,明年哪一天过羊节,要由毕摩测日子确定。但无论哪一年的“羊节”村民可忙了,穿盛妆,披羊皮褂,准备茶、水果、腊肉、白酒、大米,天不亮,就在“首领”的带领下,把各家各户的羊群都赶到水草丰美的平地。烧三柱清香,三刀黄钱,三跪九拜,开始“领生”,程序有点多,最有特色的是要用软米饭捏十二只羊供于雌竹篮内,要唱吉利。最热闹之时要数正午十二点整,人们放鞭炮向羊群道喜,给羊儿喂撒食盐,让其大饱口福,任其自由抢食、追逐、玩耍。我能想象那场景是何等畅快热烈,漫山遍野充斥着的只有羊儿的“咩咩”声,这是人和羊儿的狂欢节!回到村公所,我问李强主任,“羊节”的“首领”怎样产生。他笑着说,肯定是羊只最多的人家。见我对朵祜的民俗极感兴趣,李主任又介绍了农历四月初八的“迷士节”。“迷士”是树神,在弥渡彝族村落,房前屋后都种有一棵迷士树,每年的四月初八村民都要杀一头猪去献树神,据说这样,树神会保护全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清吉平安。



      朵祜属彝语,有吉祥多福之意。朵祜是有福的,在物欲横流、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今天,朵祜远离尘世,固守着祖辈沿袭的文化习俗以及以牧场和耕地为主的牧耕文明,未尝不是一福。朵祜,藏于大山皱隙里的小山村,初次探访,仍有太多的谜团未解,但朵祜始终是美的。坐在回家的车上,看白云缠绵于山间,此起彼伏,又逢牧者赶羊归来,羊群、村庄、云山已完整地融合在一起,汇成一幅质朴自然、意蕴深远的风景。脑海中映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黑七腊白、李清、李树、李桐、李林、李彩凤、李章学……这些朵祜彝人忠勇侠义、质朴宽厚、胸怀坦荡、热情豪爽、真诚大度、乐观向上,在向后人讲述着一个古老民族的传奇史话。

文/高丽红图/李贵坚  黄国兴  王金辉  李钟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